3月11日美国硅谷银行正式宣布破产。72小时内,另一家拥有超过1,000亿资产的大银行——签名银行也被美国监管部门关闭。
但是,美国银行破产不是单一事件,也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。
我们最关心的是:美联储下一步怎么做?
会停止加息吗?
因为加息意味着抑制消费。美国民众不消费,零售库存满满当当,不会进货,中国外贸就没有订单,相关的上下游(例如货代)也就没有单子。
美国加息,欧洲也要跟着加息,掀起全球加息浪潮。
只有暂缓加息/降息,刺激经济,才能让美线强劲回暖,给货代、外贸等产业带来订单和利润。
所以,美联储的下一步加息行动,和国际物流/外贸息息相关。
加息,是金融震荡的罪魁祸首
硅谷银行破产的本质原因,是错误预判了美联储的加息步伐,“借短买长”,加息周期下成本收益倒挂,前期配置的债券面临账面浮亏,面临流动性危机,最终在激进加息阶段,崩了。
对中国金融业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,放在美国200年金融史也是小事一桩。
真正令人不安的,也直接影响我国外贸的,是长期的、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,以及经济衰退风险。
从2022年3月以来,美联储已连续八次加息,其中4次连续加75个基点,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升到4.5%至4.75%之间,这一轮快速、大幅加息操作,堪称40年来最迅猛的节奏。
很难说会不会有更多、体量更大的银行和金融公司破产祭天,甚至地产公司也登上“断头台”。
停止加息?很难!
一夜之间,市场涌现大量预测:
银行业危机发酵,势必倒逼美联储停止加息,甚至转而降息!
美线的强劲回暖,要开始了?
可不要忘了,加息现在通胀率依然处于20多年来的高位。
控制不住通胀,将给美元信用带来致命一击,物价和工资也会抑制不住地疯狂飙升。
老美已经被逼到墙角了,陷入两难境地:
继续加息,抑制消费,伤害经济增长;
不加息,短期促进消费,长期加剧通胀,造成更加致命的破坏。
美联储将如何在加息抗通胀和保障金融系统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?全世界都屏息以待。
两权相害取其轻,大概率,还是会继续和“杀不死”的通胀大战三百回合,可能暂缓加息/减小加息幅度,整体的加息计划不会变。
3月14日,2月CPI数据出炉:美国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环比增长0.4%,同比上涨6%。这一数据符合市场普遍预期。
尽管2月通胀数据创造了自2021年9月以来的最小同比增幅,但美国的整体物价水平仍处于高位。
美联社援引高盛经济学家的分析称,美联储有可能在下周的议息会后采用暂停加息的方式,在短期内稳定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情绪,等到5月再恢复加息步骤。不过多家媒体认为,美联储3月继续加息25个基点仍是大概率事件。
国际物流怎么办?
美线的回暖,可就得再等等了。
现在产业链转移的迹象备受关注,但是1-2月,各经济体的出口情况都严重疲软。
以下是1-2月的各经济体的出口情况,都是按照美元计算:
中国大陆下降6.8%;
越南下降10%;
韩国出口下降12.1%;
中国台湾1月份出口下降21.2%,2月份下降17.1%;
印度一月份的出口下降了4.6%;
中国、越南、韩国都过春节,春节期间都放假,所以可比性是非常高的,中国大陆反而是其中出口下降少的(多亏汽车的亮眼表现)。
即便是不过春节的印度,出口也非常疲软。
从东亚+东南亚经济体的出口疲软表现看,主要还是欧美的需求下降了。
欧美的经济衰退问题才是主要矛盾,远远比“友岸外包”更加严峻。
更何况,某些承接转移的国家很难说是欧美的好朋友,这事儿没那么顺利(挖个坑,以后再讲)。
美线短期内不行了?没关系,我们还可以瞄准欧美之外的长期市场。非洲、亚洲、南美国家有超过30%的进口来自中国,国际关系良好,外贸走势稳定,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、也稳定得多。
看今年1-2月的外贸数据,对东盟顺差扩大91.6%到1880.7亿——中国不只是挣美国的顺差!现在东盟和美国的地位逆转了:
前两月对美顺差只有2852.4亿了,收窄24.9%。对美出口4941.1亿降15.2%,但是对东盟出口5700亿增17.9%。
一方面,东盟比以前有钱了;
另一方面,转移出去的产业链基本都是组装,中国对美的一部分顺差转移给了东盟。
同时,去年落地的RECP更是为东亚自贸带来巨大的机遇窗口。
培育和融入新兴市场,是如今很多外贸、物流企业的不二之选。
关于RCEP的分析,WallTech去年第一时间写过 ►关于RCEP,你可能不知道的5个重要事实
即使美线暂时凉凉,我们永远都有下一个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