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激进扩张,到连续三年业绩下滑
随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迈入“后疫情时代”,加上多国通货膨胀加剧,电商消费需求一步步“退烧”,电商网购热刮起的大风停了,不少跨境卖家摔得惨烈:订单呈现下滑趋势。
近三年深圳大卖有棵树母公司天泽信息业绩持续下滑,2019年至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-131万、-9.1亿和-26.8亿元,今年一季度营收也同比下降71.13%。
近期,天泽信息发布了一则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答复的公告:
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,跨境电商一时异常火爆。有棵树对市场的预估非常乐观,为防止缺货,自2020年下半年起进行了大量备货。但自2021年第二季度形势急转直下,有棵树大量亚马逊站点被封,过亿资金被冻结,销售渠道锐减,大量存货出现滞销情况。
头部卖家是如此,其他卖家的日子更艰难。大量跨境电商企业选择低价促销的方式去库存,导致低价竞争愈加激烈,一时人心惶惶,尖锐的竞争导致普遍的焦虑。
亏损局面,如何止跌回升、绝处逢生?
梳理一下有棵树公布的数据:
有棵树的存货到底积压了多少?根据天泽信息的回复,所有库存商品共计1,142.83万个,库存商品价值为6.36亿元。
经营渠道方面,根据天泽信息公告的披露,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一直是亚马逊平台。
在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,有棵树母公司天泽信息实现营业收入2.3亿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1.13%
由此可见,有棵树对亚马逊平台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。独立站及eBay业务则萎缩严重。
那么它又是如何绝处逢生呢?有棵树另辟蹊径,采取了很多聪明的策略:
1、线下渠道低价清仓,回收现金流
为减少库存管理成本,尽快回收现金流,有棵树也在清库存,通过线下渠道进行低价变卖。
2、经营规模瘦身,降低管理成本
公告显示,有棵树员工人数由2020年12月的3000余人减至2022年3月的500余人,已经裁员超过2000人了。粗略计算,对比一年多之前,人数已经锐减超过80%。
有棵树的办公场所由2020年12月的24处减至2022年3月的4处。经过这一番缩减,成本得到有效控制,目前有棵树的经营规模已经与收入规模相匹配。
3、调整经营策略,推进多平台布局
经历亚马逊平台封号潮的打击,有棵树在后续的行动中采用两个思路:稳住基本盘,开拓新市场,正所谓“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”。
在继续依托亚马逊平台主攻欧美主流市场、恢复原有主力平台竞争优势的同时,也开始深耕Shopee等其他平台,在东南亚等蓝海市场开疆扩土,经营平台和地区的多样性逐步提升。由此,有效降低了对亚马逊单一平台的依赖性,提升了抗风险能力,确保亚马逊的政策环境变化不会对公司经营造成过大打击。
经过以上一系列举措,有棵树走向了泛品类、多平台路线,也大幅缩减了经营规模,实现了一部分资金回笼。现有店铺1万多个,由目前留存的500多个员工打理。现金流量净额已由负转正,且Q2营收已有止跌迹象。
天泽信息也给出了从2022至2026年的营业成本和毛利率的预测,表明未来的业绩将会持续稳步增长。
短期内,虽然有棵树依然面临着国际局势不稳定、跨境电商红利消退的挑战,但依然可以说,已经走出了封号潮的“后遗症”。
有棵树的自愈之路,对卖家有何种启示?
其实,有棵树的经历也是跨境电商行业卖家的一个缩影。
2022年,跨境市场如日中天。大量外贸工厂、国内电商也纷纷转战海外市场。
而自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,亚马逊平台爆发了“封号事件”,对中国卖家的管控加强。2021年下半年,在疫情反复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、人民币汇率、欧洲增值税政策变化的多重挑战下,行业大洗牌,淘汰了很多优势和经验略输一头的企业,不少卖家相继退场。
就连曾经几十亿量级的大卖,都要面临洗牌,在亚马逊没有人能够躺平吃老本。在这样一个变化很快的平台,卖家无论规模大小,都要时刻准备着全面更新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库,用更充足的弹药迎激烈的市场挑战。
越来越多的跨境卖家开始谋求转型之路。小而美的品牌化精品运营路线,多平台布局摆脱对亚马逊单一平台的严重依赖,成为了当前卖家转型的两大趋势。如今在亚马逊平台,中国卖家的增长速度出现放缓,大量中国卖家转而投奔独立站、沃尔玛等第平台。
在销售区域的布局上,也应当更加多元化。控制欧美地区的销售占比,开拓东南亚、非洲等蓝海市场,才能更好地控制风险;
在物流的管理上,加强与优质、核心供应链的合作力度;
加强自身品牌化建设,攻占用户心智打造独特记忆点,与同行卖家形成差异化竞争;
提升产品从开发上线、采购销售到库存管理的整体周转效率。
无论大环境如何,能够探察行业动态,不断完善调整业务的跨境卖家们,才能更有机会渡过当前的转型阵痛期,成为最终的凯旋者。
.END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