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所有的外贸人都深刻感受到了一个事实,海运费已经涨到了让人怀疑人生的地步,抢舱位抢柜子比春运抢火车票还难。
欧洲航线就不用说了,只是没想到东南亚航线也马上加入了涨价行列。
这边深圳万海刚出一个涨价通知(目前涨价最猛的)
那边某大船公司本来要涨100/200USD的,一看到万海的通知,马上改成了250/500USD.
而这些航线平时的运价也不过100-200USD之间。
问题来了:
运价暴涨,舱位难订,一柜难求,难道真的只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吗?
新冠病毒叉腰站在舞台中央说:
“想把锅全甩给我,没门儿!”
今天小沃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其中原因。
国际物流运力下降,导致集装箱船运费大涨,美西航线运价更是较年初涨了近3倍,南美航线运费也是暴涨!在运力紧张的背景下,行业频频产生集装箱短缺、甩柜的现象!全球前三大集装箱设备租赁公司的Textainer和Triton都表示,未来几个月集装箱还将继续短缺。
本周,受疫情影响,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保持高位运行。临近月初,多数远洋航线运价有所上升,综合指数上涨。
欧洲航线,欧洲疫情大幅反弹,市场货量总体稳定,运价上涨。
地中海航线,与欧洲类似,航商运价小幅上调。
北美航线,市场高位运行,为缓解运力紧张有加班船出现,多数班次满载。航线运价基本持平。
波斯湾航线,供需状况总体稳定,运价上涨2.2%。
澳新航线,处于圣诞前旺季,供需关系良好,即期订舱价格上涨10.4%。
南美航线,运输需求处于高位,运价回落后再次上涨,即期订舱价格上涨3.4%。
由于疫情对欧洲的第2轮反扑,很多欧洲国家又开始封城,人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,导致柜子到了各大港口之后卡在那里。
码头堆满了柜子,连免堆期也比之前短了很多。
之前还可以在目的港申请两周、甚至更久的免堆期,现在不好意思,请在一周之内把柜子全拉走,否则就要额外交租金。
显而易见,柜子卡在目的港有去无回的状态,直接导致国内柜子数量减少。
如果仅仅是数量减少,还不至于到了一柜难求地步,更糟糕的情况还在后面。
疫情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力降低了很多。很多国家的生产能力基本处于瘫痪状态。中国在短时间内成了世界工厂的中心。
孟加拉,越南,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订单纷纷转移到了中国。
不知道其他行业状况怎么样,但就小沃朋友所做的小家电行业来讲,现在的订单,是去年同期的300%,但是货期却比去年延长了40天。
货期变长,是由于外贸企业的订单太多,导致他们的国内供应商订单也暴增,从而不能按时货。
以小沃朋友为例,原计划有53条柜子要在10月底发出,结果全部推迟到了12月中旬。
原因就是配件商无法按期交货,而且人家还特别牛,你催他,他就直接给你甩一句:急单不接!
你说气人不气人。
柜子数量减少+国内订单增多+出货需求增多。
这三者因素叠加在一起,出现了一柜难求、运费暴涨的现象。
但是,即便是这样,也不可能一天一个价,价格涨到那么离谱。
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运费涨的那么令人发指呢?
东南亚航线本来不怎么受影响,但船东一看到欧洲航线涨得那么凶,马上就嗅出了钱的味道。
于是,开始人为消减东南亚方向的航线,故意造成舱位紧张,从而大幅度提高运费。
对船公司来讲:
消减航线意味着减少成本;
提高运费,意味着营业成本不减少,甚至增加。
如此,便轻松实现了大幅提高利润率,短期获取暴利的目的。
看到这里,大家就明白了,
现实原因+人为原因,最终导致了如今一柜难求、运价暴涨的现状。
在这种大环境下,最倒霉的是谁?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方式去避免陷入舱位难订、一柜难求的局面呢?